航都院(中国)

航都院小程序

航都院智库

回到顶部
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资讯

航空都市周报(第十六期)

来源:航都院(中国)
2021-02-07
作者:航都院(中国)

一、临空经济区

1.黄石临空经济区

黄石临空经济区抢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智慧临空产业,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引领和带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这里将会‘让黄石离世界更近’”。

2020年,是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的建设元年

一年来,面对临空经济这个新领域,该区始终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积极对接大武汉、紧盯空运港,连续克服新冠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等多重困难,积极打造先进制造、智能物流、科技创新、生活服务、生态农旅发展格局,努力推动临空经济区发展起好步、开好头。

“鄂州花湖机场的建设,为黄石临空经济区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

按照全域临空的理念,黄石临空经济区在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更新的同时,启动了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的建设,并积极推进1条高速、6条一级路的“1+6”快速干线建设,补强黄石“放射路网”,进一步打通黄石和花湖机场的快速对接通道,切实提升了临空区的资源配置能力。

完善交通和基础设施,扩大辐射能力,是临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到目前,黄石临空经济区超额完成年度8400亩、187户的征地拆迁任务。

☑起步区军山路已建成通车,园区“三纵三横”的主干路4、5、13、14路及金虹路正在抓紧推进,全长28公里的机场高速已经形成初步方案。

☑此外,该区还投入2000万元,对主干道进行亮化、绿化和美化,还桥大道、港南路、军山路已全线建成,城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临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又一新增长点,它能快速优化配置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招商干部汪子柔告诉记者,在谋划临空产业方面,该区不等不靠,紧盯“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目标,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成功与福建路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应昌通信新材料、微分子新型材料生产建设、东创智能制造等7家高新技术企业签订正式投资协议,并及时跟进了重庆跨境电商平台、上海高性能碳材料等适合临空区建设的高端产业项目。2020年,该区签订投资协议项目7个,新开工项目6个,新投产项目8个,在建续建项目3个。

与此同时,为了夯实临空经济区发展底盘,该区组建了黄石临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由黄石空港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黄石临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黄石屏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黄石锦湖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确保临空建投资产规模达80亿元,融资额度达15亿元,为临空区项目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

实验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航空港是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是现代交通和经济的‘激活器’。”黄石临空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大冶市委常委、还地桥镇党委书记王细军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黄石加快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黄石临空经济区的又一次使命催征。

“十四五”是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该区将以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临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中部地区临空国际贸易中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部副中心”为时代使命,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和光谷科创大走廊为依托,以产业为核心,抢抓“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机遇,主动对接黄石港临空商务新区、下陆临空跨境电商产业园、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为全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作贡献。

2.郑州航空港实验区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紧紧围绕“交通大枢纽、开放大门户、航空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坚持“枢纽+开放”路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招商、抓项目、优环境,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区经济社会取得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省融入全球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经济社会逆势增长,实现“五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率约7.8%;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增长18.5%,全省外贸占比持续保持60%以上;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每年增长约10平方公里,达100余平方公里;航空货运突破60万吨,增长22.5%,达63.9万吨,货运量累计增速在全国主要机场中位居第一;跨境电商单量突破1亿单,货值突破100亿元,分别为1.39亿单、113.9亿元,连续5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1)“枢纽+开放”与世界接轨

2020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1.39亿单,货值达1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72%、62.01%。跨境电商单量从2015年的74.6万单迅速上升到2020年的13933.81万单,业务量占郑州跨境综试区总量的比重从2015年的1.59%增至2020年的60.62%,连续5年实现翻番式增长,已成为郑州跨境综试区最为强劲的业务增长点。以跨境电商产业发展为依托,航空港实验区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

1月26日,“空中丝绸之路”中匈航空货运枢纽项目签约仪式举行,郑州机场将在欧洲首设海外货站,“空中丝路”将迎来新支点。2020年,郑州机场实现“双喜临门”,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国际地区货运量和全货机航班量跃升全国第5位。自2017年以来,客货运规模持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

目前,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已启动建设。中原龙浩、中州航空两家本土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全球名列前茅的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卡塔尔货航已入郑。郑机城铁全线运营。高铁南站主体封顶。郑州城郊铁路已引入机场、高铁南站,“三纵两横”高速路网、“六横五纵”快速路网全部投用。

目前,“1+1+7”口岸体系不断完善,新郑综保区实现封关“八连增”,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2.4小时、0.05小时,分别是全国平均时效的5倍、49倍。口岸作业区到机场的进口、出口通关时效达到了全国同期的27倍、29倍。

(2)现代产业基地初成规模

1月4日,在航空港实验区202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普传物流基地(二期)、晶拓克拉合成钻石等15个总投资102.7亿元的项目集体开工,拉开了该区重点项目建设的序幕。

近年来,航空港实验区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实施“长短结合、引育并重”的产业培育战略,全力推进产业培育,初步形成“高端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2020年,全区新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826.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6个、国内500强项目3个。

“十三五”期间,航空港实验区累计完成投资3000亿元,全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稳步扩容,累计200余家企业入驻。正在形成“研发、核心制造”在航空港实验区,“配套、零部件生产”在全省布局,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大宗商品贸易额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底,郑州兴瑞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园区已入驻中小微企业67家(均在园区内注册和营业),累计贸易量近2200亿元。富士康产能逐年扩大;生物医药产业已有美泰宝、鸿运华宁等龙头企业;半导体产业已有东微电子、光力科技、合晶单晶硅等龙头企业;新基建已有合众思壮北斗导航产业园、视博电子、中移动产业园等龙头企业。

(3)国际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20年12月30日,在省人社厅举办的2020年河南省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上,航空港实验区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将为我们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助力。”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三五”期间,航空港实验区科创环境不断优化,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航空港辐射区正式获批,全区首只创投基金设立,建成“双创”综合体超过300万平方米,省、市级研发平台103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2家。

豫沪合作科技城建设方案已确定,航空港区将打造豫沪合作的主要承载平台。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

“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建设已进入软件开发阶段,成为河南籍人才回乡创业的基地。

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一章”“五单一网”“电子营业执照”“独任登记制”“企业名称网上自主核准”等改革。

尤其是去年以来,以疫情防控倒逼“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率由28.45%提升至88.27%,“一件事”由0项提升至34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3.09%,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40.74%。

(4)航空新城面貌日新月异

“十三五”时期,航空港实验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快速提升,全区建成区已达100.8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区内道路通车里程超过500公里,铺设供水、电力排管、燃气等管网合计超过100公里。

累计建成省立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等各类医院,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初步形成15分钟就医圈。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两所高校开始招生;建成投用郑州一中国际航空港实验学校南校区、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学校等一批中小学,有效推动了教育资源优质化、均衡化。

新建停车场33处,停车位12598个,有效解决停车难、乱停车问题。

园博园、双鹤湖、苑陵故城、梅河、兰河等一大批公园、水系建成投用,绿化面积超过32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

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两大核心板块已完成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一座国际现代、生态宜居的航空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下一步,航空港实验区将紧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路子,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快建设交通大枢纽、开放大门户、航空大都市,全力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中心城市副城,以航空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说。

二、临空经济

1.实现“五大突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GDP首破千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约7.8%;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18.5%,全省外贸占比持续保持60%以上;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每年增加约10平方公里;航空货运突破60万吨,同比增长22.5%,达63.9万吨,货运量累计增速在全国主要机场中居第1位;跨境电商单量突破1亿单、货值突破100亿元,分别为1.39亿单、113.9亿元,连续5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2020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单量、货值同比分别增长91.72%、62.01%。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60万吨,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国际地区货运量和全货机航班量跃升至全国第5位。

空中丝路”又添“新一站”国内首次郑州机场将设海外货站

1月26日,“空中丝绸之路”中匈航空货运枢纽项目签约仪式在郑州机场举行,根据协议,河南机场集团将在欧洲合作设立海外货站,这在我国民航业还是第一次。

当天,河南机场集团与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责任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郑州机场将与中欧商贸物流园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立海外货站,推动郑州至布达佩斯定期航班的落地。海外货站在我国以郑州机场为集散枢纽,在欧洲以布达佩斯为集散枢纽,通过开通定期航班将郑州和布达佩斯作为联通的窗口,并集成各个环节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跨境贸易货物在中欧之间的集疏。

2.世界第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2020年全球最繁忙机场

在全球发生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20年旅客吞吐量在全球机场的排名位居第一。

根据2019年度全球客运前20名机场已经公布的数据,就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表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目前高过世界范围内其他机场。

过往三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运输生产和枢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2018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6974.3万人次,位居全球机场客运排名第13位;2019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338.6万人次,位居全球机场客运排名第11位;2020年,在极其特殊和艰难的情况下,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376.8万人次。

三、航空货运

(一)国际动态

2020年12月,全球总运量同比变化仅为-3.7%,这是自2月以来首次出现个位数的同比变化。但因为每公斤的运价增长率呈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使2020年成为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运价增长超过80%,从1.80美元增长到3.27美元,这是自5月以来出现的最高年环比增长率。从各大地区角度来看,亚太地区增长0.2%,北美地区增长2.1%。

2020年,无论是成交量还是运价上下波动都已经成为许多市场的主流趋势。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比较2020年和2019年全年的数据,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航空货运变化情况,向大家展示这一说法背后的数据支持。非洲、亚太、中南美洲、欧洲、中东和南亚以及北美六个地区的主要市场与2019年相比的结果如下表所示,结论显而易见。

图1 2019年与2020年主要国家货运数据变化情况

图2 2019年与2020年主要国家货运情况变化情况

(二)国内动态

2020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国内同级别机场之首;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电子货运试点机场,喜迎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危中寻机,把不利变有利”,2020年深圳机场与郑州机场在防疫物资保障、物流生态优化、智慧物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为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基础、积蓄动能。

1.深圳机场打造高水平的空港物流枢纽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民航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深圳机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的同时,实现了货运业务的逆势增长,增速居国内同级别机场之首。与此同时,深圳机场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通过货运业务的先行先试,助力航空物流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深圳机场2020年货运增速在国内同级别机场中居首(殷亨通/摄)

(1)逆势上扬,货运增速居同级别机场之首

过去一年,面对全球严峻的防疫形势和旺盛的航空物流需求,深圳机场按照中央“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化危为机,着力提升航空货运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全货机航班、“客改货”航班、国际货运包机,深圳机场在为全球物资流通和供应链稳定搭建“空中通道”的同时,实现了全年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9%的亮眼成绩。

一方面,深圳机场积极拓展常规货运业务,持续完善货运航线网络。全年新开12条国际货运航线,航线网络实现欧、美、大洋、亚、非五大洲全覆盖,国际货运航点增至25个;新引进6家国内外知名航企,航企数量增至19个。另一方面,深圳机场积极驰援防疫物资运输,成为全球热门“提货地”。在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和“人物同防”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率先推出“客改货”航班申请流程中英文指引、举办海关政策线上宣讲会、梳理航班保障全流程、开辟防疫物资绿色通道等举措,积极保障各类货物在全球顺畅流通。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机场2020年全年保障“客改货”航班、国际货运包机超2900班,运送各类物资7.5万吨。

多重增量带动下,2020年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达139.9万吨,全国排名提升至第三位。全年国际货量达46万吨,同比增长30.8%,连续8个月实现30%以上增长;国际及地区货量占比达到36.7%,比2019年提升了4.7个百分点。

(2)生态优化,口岸功能实现两个“全覆盖”

货运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深圳机场还持续优化口岸功能,丰富口岸业态,在获得特殊货物保障认证资质和跨境电商业务模式上亮点频出。通过不断完善航空物流产业生态,为疫后高质量发展积极蓄能。

2020年,深圳机场在已有的冰鲜水产品、水果、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质以及1类~9类危险品运输资质的基础上,先后获得了运输资产保护协会(TAPA)设施安保标准(TAPA FSR)A级认证、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资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CEIV Pharma(独立医药物流验证中心)药品认证等三项资质认证,基本实现了特殊货物保障认证资质全覆盖。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机场共保障生鲜冷链近7000吨,同比增长55.8%。

深圳机场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发挥了跨境电商新业态对稳外贸基本盘的积极作用,助力外贸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有力促进航空货运业务大力发展。2020年,深圳机场先后开通了跨境电商一般出口(9610)、B2B出口(9710)、出口海外仓(9810)和网购保税进口(1210)业务,基本实现了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全覆盖,形成了“空运+跨境电商”新格局。此外,依托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深圳机场还联合深圳海关,创新推出“空港+保税+会展”的新业态组合模式,实现集仓储、运输、配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业务体系,使航空物流生态进一步优化。2020年,深圳机场的空运跨境电商业务量达到1.64万吨,比2019年增加1.6万吨。

深圳机场2020年货运增速在国内同级别机场中居首 (殷亨通/摄)

(3)先行先试,航空物流以“智”提“质”

过去一年,深圳机场在创新货运安全服务上动作频频:协助顺丰开展全货机已知托运人和航空快件安检差异化试点,全年累计为6000多种型号、近万吨的货物实施差异化安检;开展邮政预安检项目,将国际邮政快件开包率从62%降至5%,有效提高了保障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异地安检(货站)建设;加强航空货运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危险品货物航空运输信用管理体系试点获得批准,恢复1类~9类危险品保障业务;深入开展航空货运安保研究,向民航局提交的基于航空货运分类分级模式下的差异化安检、基于信用管理为基础的管制代理人和已知托运人制度等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了审批。

在智慧化建设方面,深圳机场规划建设了航空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航空货运代理人、航企及海关等单位搭建了信息共享、实时传递、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平台,实现了运单电子化的高效运作新模式。接下来,深圳机场还将逐步推出货物安检信息系统及安检分层管理系统,刚刚上线的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新型机场物流协同决策平台(L-CDM)等也正在试点中,将为2021年的智慧物流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新的一年,深圳机场将全力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民航局“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国际货运航线布局、优化口岸功能、加快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货畅其流、货优其流”的航空物流产业生态,为打造高水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深圳力量。(《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叶丹、刘晓敏)

2.郑州机场练就后疫情时代核心竞争力

2020年,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河南机场集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航空枢纽建设,危中寻机,主动作为,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货运逆势高速增长,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2020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63.94万吨,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全国排名提升至第6位。

(1)主动求变,货运增速居同级别机场之首

我国航空货运量与外贸进出口额成正相关。国家外贸进出口额每增长1%,中国航空货运量就增长2%。疫情暴发后,国际航线大幅减少,腹舱运力严重下降,货邮吞吐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与此同时,防疫物资、新冠疫苗、电子产品等货物运输需求激增,航空货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立自主可控的国际航空物流大通道迫在眉睫。

2020年以来,郑州机场识变应变、精心谋划,一方面系统性增强货运保障能力,优化货站资源、创新保障流程,同时推进航空物流信息化,启动全国唯一的航空电子货运试点项目,大幅提升货运保障效率,经受住了货物激增的考验,单日保障货运量多次超过3000吨,最高达到3300余吨;另一方面发挥国际航空货运通道优势,密切与航空企业沟通对接,新引进9家货运航空公司,新开通18条货运航线,新增21个通航城市,进一步完善了亚洲区货运航线网络,加密了欧美货运航线网络。

目前,郑州机场运营全货运航空公司31家,开通全货机航线51条,通航城市63个。此外,其还引入250余班“客改货”航班,织密“空中丝绸之路”货运航线网络;根据货源品类制订个性化保障方案,确保航空货物运输时效最短、成本最低;扩大生鲜冷链、邮件、药品、跨境电商等货物运输规模,不断提升危险品货物和超大超重货物保障能力;积极开展多式联运,解决“最先/最后一公里”问题。“郑州模式”打出组合拳,发挥了积极作用。

郑州机场停机坪上的货运飞机(郑州机场供图)

(2)四大优势,建成中部货运枢纽

几年前,郑州机场的货运业务还是冷冷清清,现在则天天爆仓。

2011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201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货运为先,国际为先,以干为先”的发展战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郑州机场货运实现了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的快速发展。自2017年以来,郑州机场的客货运规模持续位居中部机场第一位。

河南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康书霞总结了郑州机场货运的四大核心竞争优势。郑州机场所建立的“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网络辐射全球、高效通达,成为其发展航空货运的基础;其会同海关探索建立“保税+空港”货站,推出7×24小时通关机制、安全智能贸易试点航线、海外货站等;在服务创新方面,郑州机场实施了“多货站、多关区”货物整板转运调拨模式,开展“空空+空陆”联运业务,引进危险品鉴定机构,提升超长超重货物保障能力;在基础保障方面,郑州机场二期工程于2015年提前投用,使得其得以更早地进行容量“放量”。2020年11月13日,三期扩建工程北货运区及飞行区配套工程具备实质性开工条件,建成后将吸引国内外大型航空物流企业集聚,带动航空物流上下游产业加速融合发展。

河南航空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乔善勋提出,郑州周边1000公里范围内存在巨大的二、三线城市货运市场。通过发挥带头作用,未来郑州机场将会成为中国中部货运枢纽。

郑州机场停机坪上的货运飞机(郑州机场供图)

(3)打通堵点,正是改革扬帆时

在康书霞看来,未来一段时间郑州机场航空货运业务的发展令人期待。UPS(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已在郑设立中国国内第三大分拨中心,FedEx(联邦快递)也计划于2021年开通郑州航线进而设立区域性分拨中心;顺丰航空已在郑州投放4架运力,开通5条航线,年贡献货量5万吨,下一步将建设专属货站,提升分拨中心规模;中国邮政设立了国际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明确郑州为国际包机基地、邮政航空枢纽口岸和邮政航空运营基地。

考虑到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将快速释放,结合郑州机场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机场在北货运区建设了空侧冷链货站,目前已投用1.4万平方米。2019年底其药品进口口岸资质正式获批,完成了药品货运仓储GDP(药品良好分销规范)认证。东航物流于2020年5月开通了首条到郑州的冷链航班,计划在航空港区建设暂养池和三文鱼加工生产线,进而设立专属货站,打造郑州生鲜港项目。

航空物流信息化,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2020年5月8日,民航局正式批复郑州机场航空货运电子试点项目,健全航空货运标准化体系,打造航空货运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数据库。围绕科技创新,郑州机场一直在做有益的尝试。例如,其积极探索智慧货站建设,研发虚拟库位管理系统,使库区操作更加精细化;推广AGV(自动导航的)无人叉车,自动搬运货物,实现了库区管理的现代化。(《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田以丹)

微点评:将现代化航空货运网络这张蓝图“绘到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航空货运作为最快速、最稳定、最灵活、最具国际性的现代物流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接、保、稳”国内国际供应链,客观上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供应链体系的重组、升级和迭代,深圳、郑州机场都在这方面表现亮眼。从国家战略高度,科学谋划现代化航空货运网络,进行前瞻性布局和系统性搭建,是现阶段乃至今后5年~10年,保障我国经济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性举措。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要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作体系,其中通道是指物流运输线路,枢纽指网络中的重要节点,网络则是由线路和节点共同构成的总体格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自然从运输能力、运输品质等多方面对航空物流“通道+枢纽+网络”三重建设有更高要求。

在促进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举措上,除了政策、人才、硬件设施、供应链管理等方面需要完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须要构建与双循环新格局相适应的航空物流体系与框架。这迫切要求民航人转变观念,改变规划和生产组织与运作方式,以国内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机场为支撑,以航线网络、航空运力、保障能力为重点,以高质量、优结构、适规模、快速度、显效益、重安全为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弥补航空货运设施不足的短板,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现代化航空货运网络,最终充分服务我国现代化供应链体系的搭建。

在枢纽与通道建设的问题上,民航业应尽快扭转航空货运网络大而不强、分散且乱、低水平过度竞争的错误态势,可借鉴地面交通“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发展经验,优先在郑州、深圳等具有极好区位优势和极佳陆地交通网络的枢纽机场,打造一批国家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使其承担起不同方向的中转集散功能,整体规划、组织协作、系统推进,真正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航空运输最具国际化属性,这决定了现代化航空货运网络结构应当是国际为主、国内为辅。在当前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搭建现代化航空货运网络应务必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发展目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种国际要素集聚和结构优化。航空运输的另一大优势是辐射和外溢效果显著,但自身经济效益不高。因此,我们须将航空物流业当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航空货运设施的布局、运行环境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单纯的航空货运只是一种运输手段,全流程的航空物流解决方案才是可持续发展模式。搭建航空货运网络还要研究供应链国家战略的主要框架、区域布局、突破重点以及推进速度,形成海陆空联动发展的物流体系。(《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四、航空公司

(一)国际动态

1.海航今年将引入战略投资者

路透社报道,分析师表示,海航集团的旗舰公司海南航空目前运营正常,尽管上周海航集团宣布破产重整并出现巨额资产减值,但仍有可能吸引新的投资者。一位海航集团高管对路透社表示,包括海航在内的集团子公司今年将谈判引入战略投资者。此前,有报道称有潜在买家对海航表现出浓厚兴趣,不过,报道称海航的目标是保持独立,拒绝就潜在投资置评。

2.日本航空本财年亏损或达3000亿日元

据新华社消息,日本航空公司1日发表的财报显示,本财年(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日航集团合并结算的净亏损或达3000亿日元(约合185亿人民币)。这将是日航2010年申请破产保护、2012年重组并重新上市后首次出现净亏损。日航此前预计本财年集团净亏损额最多为2700亿日元。

3.比利时航空将新增货运业务

据ACW报道,比利时航空计划新增航空货运业务板块,将至少购入四架全货机来保障运力。报道称,比利时航空预计将在三月完成前两架货机的首飞任务,年底前将完成六架货机首飞。

4.亚太航司2020年国际货运量下降15.5%

亚太航空公司协会(AAPA)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亚太地区航空公司2020年国际定期货运量同比下降15.5%,一年总货运量为602亿FTK(吨公里)。同时,亚太地区航司2020年货运量较2019年同期下降24.4%,但全年货运率却比2019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

5.德国机场2020年货运量暴跌四分之三

德国机场协会(ADV)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德国机场客运量为6290万人次,同比下降了74.6%。航空货运成为亮点,去年12月货邮吞吐量同比增加了13%。

国内动态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国内6家上市航司预亏合计逾千亿元。2021年春运,受局部散发疫情影响,国内出行人数大幅下降,航空运输业复苏步伐放缓。此外,各大航空公司2020年三季度加大了短期借款力度以增厚现金流抵御行业寒冬。
虽然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对春运需求带来负面冲击,但随着疫苗接种稳步推进,旅客信心将逐渐恢复,航空业也将得到复苏。

1.2020年预亏损逾千亿元

国内航空公司日前陆续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全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绩普遍亏损。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控股、吉祥航空及春秋航空6家上市航空公司预计亏损合计901亿至1049亿元。
公告显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2020年合计预亏312.07亿元至388.61亿元。其中,中国国航预亏135亿元至155亿元,2019年盈利64.09亿元;东方航空预亏98亿元至125亿元,2019年盈利31.95亿元;南方航空预亏79.07亿元至108.61亿元,2019年盈利26.51亿元。
海航控股2020年亏损最大,预计亏损580亿至650亿元。海航控股表示,公司本次业绩预亏主要是由于本年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公司经营大幅亏损;同时,因海航集团等公司重要关联方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导致公司所持关联方的股权投资、应收关联方款项、金融资产及飞机资产等预计可能出现损失。基于审慎原则,公司对所持关联方的股权投资、应收关联方款项、金融资产、飞机资产等计提大额减值及对关联方担保计提担保合同损失。
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亏损金额则相对较小。公告显示,春秋航空预计亏损5.38亿元至6.29亿元,2019年盈利18.41亿元;吉祥航空预计亏损4.2亿元至4.9亿元,2019年盈利9.94亿元。
民航专家林智杰表示,民营航空公司船小好调头,疫情下的转向和应对相对比较灵活。其优势在于体量小、飞机不多,每天损失的绝对量相对较小。

2.疫情影响持续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民航客运量一度断崖式下跌。民航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19.1亿吨公里,为去年同期的50.8%;完成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45.8%;完成货邮运输量299.7万吨,为去年同期的85.2%。
国际航线方面,从2020年3月下旬起,民航局发布“五个一”政策,即国内任一航司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一条,且一周只能安排一个航班;任一外国航司至我国的航线同样只能保留一条,且一周只能安排一个航班。
随着国内疫情稳定,航空业逐步复苏。2020年6月4日,民航局发布《民航局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对此前执行的国际航班“五个一”限制政策进行调整,允许更多外国航空公司在“五个一”大原则下入境。
中国国航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尽管国际客运政策有所调整,但较疫情前,国际客运业务仍处在大规模停滞状态。国际航班入境需要落地城市的‘接收函’。此外,民航局增设了航班熔断措施,同一航班上新冠肺炎感染人数超标的,航线将被限时停飞。”
民航客运运输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38.2%,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分别同比下降32.1%和86.1%。
近日,国内区域性零星偶发病例时有发生,同时国际疫情仍在持续,疫情防控工作不容放松。2021年春节,全国倡导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民航客运复苏步伐再度放缓。

3.负债率普遍提升

2020年中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国航资产负债率为69.64%,较上年末上升了4.09个百分点;东方航空的资产负债率为78.84%,较2019年末上升3.72个百分点;春秋航空的资产负债率为54.66%,较2019年末上升5.88个百分点。
2020年三季报显示,各大航空公司短期借款金额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中国国航短期借款为239.04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76.2%;东方航空短期借款为118.17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437.14%;春秋航空短期借款为52.2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51.08%;吉祥航空短期借款为65.6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92.49%。
除了增加短期借款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外,航空公司也在积极通过产品创新、发展副业增加公司经营收入。2020年6月,东方航空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周末随心飞”产品,并引来行业争相追随。南航“快乐飞”、春秋航空“想飞就飞”、海航“嗨购自贸港”等产品相继推出,刺激了国内出行。
疫情期间,不少国内航空公司,如春秋航空,开启了网络直播带货新模式,产品不仅局限于主业机票,更涵盖食品、生活用品、文创产品等。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大部分“现金奶牛”航线被大型航空公司占据,部分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只能通过低价抢占市场,航空主业利润空间较薄,在疫情冲击下,利润受损严重。直播带货等副业不失为一种创收方式,其中的利润空间未必比主业小。
方正证券在研报中提示,危机仍是一个随机游走的变量,阶段性冲击、风险再度发生的概率并不比疫情之前小。需注意现金流断裂导致破产风险、低价巨额增发导致股份被动大幅稀释风险。
光大证券也表示,虽然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反复,对春运需求带来负面冲击,但随着疫苗接种的稳步推进,旅客信心将逐渐恢复,进而推动国内航空需求的恢复。展望海外市场,疫苗全球范围接种、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不同国家地区放开旅行限制、海外旅游需求恢复,航空公司海外航线收入将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也将随之恢复。

发布于2021年2月6日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