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都院(中国)

航都院小程序

航都院智库

回到顶部
首页  >  About AIC  >  Publication

航空都市周报(第五十五期)

来源:航都院(中国)
2021-11-22
作者:航都院(中国)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1.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十年,进出口值年均增长56.4%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新郑综保区”)于2010年10月获国务院批复,是中部地区设立的第1家、全国第13家综合保税区。2011年11月4日,新郑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十年间,新郑综保区以5平方公里的面积推动16.7万平方公里的河南省外贸翻倍高速增长。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从2011年的46.85亿元跃升到2020年的4103.45亿元,年均增长56.4%。今年1-9月,新郑综保区实现进出口3083亿元,位列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二位,同比增长49.5%。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长年占据河南外贸的6成以上。


image.png

现在,与新郑综保区相关的配套企业超过600家,直接解决逾30万人的就业问题,被誉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和河南承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发展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


“放”“管”结合
如何让外贸企业愿意来?新郑综保区首先做的就是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而优化营商环境就在这一“放”一“管”之间。
“放”即是简政放权,免去繁琐的程序,将自主决定权归还企业。近年来,新郑综保区始终在推动简政放权进程,最新的“四自一简”管理模式(即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交税款以及简化业务核准手续)已经几乎覆盖区内所有企业。该区根据企业实际业务需求,在合理范围内自主决定业务方式,企业申请系统自动审核,再也不用时时刻刻向监管部门申请审批,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成本。目前,在新郑综保区内,相关海关业务单证系统自动审核率已达到90%以上。
“管”即创新监管,完善监管流程,促进业务更加顺利开展。为深化业务改革,针对区内加工贸易监管流程繁琐、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情况,新郑综保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发工单核销系统,开展工单核销自主核报,用电脑系统管理代替人工管理,依靠电脑高效运算,加工贸易审核效率提升数倍。
“区”“港”联动
“不靠海、不沿边、不临江”,新郑综保区只能从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优势上下手。地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背靠新郑国际机场是其最大的优势。如何最大化利用好这个优势,新郑综保区想到了“口岸作业区”这一新模式。
通过该模式,空运出境货物可直接在综保区内机场货栈安检、打板,使用专用车辆直接监管到停机坪,无需办理转关手续。
经批准,2016年2月,该作业区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行。口岸作业区设置后,极大地提升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实现了综保区直连飞机跑道,区内投资4亿多元的全功能机场货站也成功盘活,每年为企业节省运输成本近3000万元。
口岸作业区的创设有利于发挥“保税+空港”政策叠加优势,与航空口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互促,成为新郑综保区发展的一大优势。
“进”“出”多元
智能终端制造是新郑综保区的支柱产业,十年来,新郑综保区生产的智能手机整机超过9亿部。新郑综保区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智能手机制造基地之一。除了加工贸易外,新郑综保区也注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提升经济结构稳定性。保税维修、跨境电商、保税仓储、保税物流、保税租赁等多种业态都正在区内不断蓬勃发展。
自2015年起,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新郑综保区大力推动跨境电商业务开展。为助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新郑综保区从多方向发力,针对跨境电商推出系列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措施。通过中欧班列“菜鸟”号、航空专线、国际邮包等多种模式,形成“对接海陆空、连接中东西”的四路协同发展模式,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规范、有序、健康”发展。2018年-2020年,新郑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量由1911万票一路跃升至1.1亿票,进出口货值由21亿元增至107亿元。3年间,进出口清单量和货值增长超过4倍,跨境电商新业态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9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2020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新郑综保区综合绩效考核成绩位列全国第3名,年度排名结果持续上升,标志着新郑综保区在综合发展的道路上仍在持续大步前进。
2.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货运区有望于2022年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


image.png

据报道,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恶劣天气、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北货运区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投资30多亿元,综合楼、货运站等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预计有望在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据了解,北货运区工程新建货运库7万平方米,总面积约为现有郑州机场西货站的3倍。工程建成投用后,郑州机场货机位将达到25个,年货邮保障能力增至110万吨。届时,郑州机场货运作业区域更大,设施布局将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
河南省机场集团消息称,在北货运区的建设中,围绕智慧货站和绿色货站的需求,计划采用的新技术有:借助5G等新技术,对整个北货运区的通讯网络整体覆盖升级;运用北斗室内精准定位等应用技术,计划引入自动化仓储设施设备、无人化仓库操作设备、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提升物流园区整体运行效率。将首次建设高架智能货库,通过机器人分拨、处理高附加值的小件货品,实现货运设备自动化、货运操作无人值守。
据悉,为打造绿色货区,充分利用北货区屋顶资源,河南机场集团正力争与北货运站同步施工、同步建设,建成后,北货运站区域光伏年均发电将达到600多万度,每年仅标准煤就能节约220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00多吨。
硬件需先行,软件早配套。为探索引领航空货运行业创新发展、打造枢纽经济,郑州机场目前正在加快推动电子货运、海外货站、空空中转等三大试点的先行先试,具体为:   
加快落实郑州机场电子货运试点项目,该项目是2020年中国民航局批复的全国唯一的电子货运试点,到今年9月底,该试点已初步形成航空物流标准化体系,电子运单中性平台和航空电子货运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大力推进海外货站试点建设,该项目先后列入民航局“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第一批试点项目”、《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成果清单》,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支持。目前,郑州和布达佩斯两个机场已经分别互设了专属货站,郑州机场已经开通了首个“郑州—布达佩斯”定期航班。   
开展“空空中转”业务,该项目为中国民航局批复的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第一批试点项目,旨在提升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服务能级,将货源集疏范围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包括国际国内互转、国际转国际、国内转国内模式下多航司、单航司、换单、通单等十余种中转业务,目前已实现常态化运作。


image.png

目前,郑州机场受疫情等影响的客货运业务正在明显恢复,今年前10个月,客运吞吐量已经突破1600万人次;货物业务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势头,今年前10个月,货邮吞吐量已经完成56.9万吨,同比增长15.2%,其中国际货量为44万吨,货运规模全国排名第六位。目前,郑州机场已成为电子产品、服装、特货等项目货源的指定口岸。


11月2日,摩尔多瓦F5航空公司开通郑州至莱比锡货运航线,首班的进港货量100吨左右,以汽车配件、模具、家居用品等为主;出港货量预配100吨满载,以电商、电信设备、机械配件、服装等为主。该航线由寰宇通达公司运营,这是继郑州-布达佩斯后,郑州机场开通的第二条中欧常态化专线航班。2021年11月,郑州至莱比锡货运航线每周1班往返、今年12月增加至每周2班往返、2022年1月起,增加到每周4班往返。
(二)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1.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南北突破”打造“强磁场”
腾出发展空间,助力临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天上午,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第三阶段胶莱片区耕乐庄、花埠顶和西王益3个村庄1202户、2860人已全部签完搬迁安置协议,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向北拓展腾出近千亩建设用地。借助新机场通航投运及机场周边村庄搬迁腾出的宝贵空间,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全面承接机场客货溢出效应,加速推进南北两大片区突破发展,目前已引进总投资419亿元的40个项目,全力打造临空经济“最强磁场”。
临空经济区是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量经济联动发展的主战场,将有效带动机场及周边消费能效升级。紧抓新机场转场契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全力推动建设以胶东地铁站TOD为核心的南部商务片区。“我们正加快推进南部商务片区10平方公里核心区剩余村庄和企业的征迁,腾出发展空间。”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综合部部长孙祖斌介绍。
据悉,该商务片区将借鉴日本、中国香港先进经验,启动胶东地铁站TOD项目,优化站点与周边区域一体化设计,促进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打造中国北方独具航空特色、各类高端消费业态集聚的多元综合型空港高端商务区。
在临空经济区北部片区,以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北部产业片区开发建设正蹄疾步稳。临空经济区本着“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的原则,积极推进空港综合保税区相关申建工作。目前,配套路网、查验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引进项目17个,总投资140亿元,建筑面积109万平米,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保税展销等多个领域。未来,综保区全部投产运营后,将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实现交易额200亿元,利税8亿元,年外贸进出口值300亿元。
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批复的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总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自批复以来,示范区以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空港城”为目标,全力推进临空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力推进高端临空产业及项目招引,加快新动能集聚发展。根据最新统计,示范区目前已引进项目40个,总投资419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15个,在建项目16个,签约拟开工项目9个,建筑面积484万平米,已开工面积316.8万平方米,已完成面积167.2万平方米。
随着新机场转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成为山东半岛乃至中国北方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点,周边土地可谓“寸土寸金”。而临空经济区建设项目加速落地,建设全面起势,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机场征迁带来的发展空间。此前机场周边村庄、工厂等零散分布,让临空经济区发展受到空间束缚。面对产业项目落地的土地制约,胶州市积极有序推进新机场周边村庄搬迁,为临空经济区拓展发展腹地提供空间。胶州市各级部门谋定而后动,用心做到筹备到位、服务到位、公平到位,仅用5天时间就完成新机场第三阶段胶莱片区3个村、1202户搬迁任务,实现高效、和谐、阳光搬迁。自2015年以来,胶州市先后完成机场工程3批次30个村庄搬迁、李哥庄南部11个村庄搬迁,在这个过程中,胶州市始终让群众唱主角,制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搬迁过程力求保证群众舒心、长远问题提前帮助群众谋划,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支持。


1.河北自贸试验区借力第四届进博会,廊坊临空参与重点产业系列招商活动


省自贸办支持推动各片区抢抓进博会创造的投资促进机遇,主动承接溢出效应,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组织举办了曹妃甸片区国际招商推介会、正定片区产业招商对接会,组织参加了IASC国际航空产业链领袖峰会,组织对接了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发布了联东u谷科技总部港等20余个重点招商合作项目,邀请中国华能、厦门象屿、沙钢集团、亚马逊、蚂蚁集团、日本正伍等一批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知名央企民企高层管理人员参加有关活动,签署象屿智能仓储物流、欧冶链金金属资源再生等13个项目合作协议,涵盖了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及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总投资金额63亿元,较上届进博会增长60%以上。
围绕航空科创产业,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组成招商小团组,登门拜访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公司、上海市航空学会、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分别就航空综合体、航空货运、航空产业论坛、飞机组装与维修等项目开展座谈交流,并组织参加了IASC国际航空产业链领袖峰会,与新科宇航、瑞达宇航、松下航空电子等意向投资企业进行一对一洽谈,明确了初步合作意向。
围绕跨境电商产业,雄安片区组织片区相关企业到上海自贸试验区外高桥保税区调研学习,实地走访跨境保税仓储、进口商品直销、国际物流等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跨境电商进出口、配套政策支持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工作对接,促成并见证河北雄安商研智库有限公司与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扩大进口、促进消费等方面加强合作。
围绕大宗商品贸易产业,曹妃甸片区签约散货物流平台、中燃船舶燃料油贸易、唐山继奋进出口贸易等多个外向型、贸易类大项目,将重点打造保税船舶燃料油供应基地、粮食加工中心及大宗散杂货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进出口货物运输服务渠道,促进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业务开展。
围绕汽车制造产业,曹妃甸片区成功签约正伍环保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重点建设车辆拆解车间、报废汽车拆解自动化生产线、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中心、环保处理园、资源数据研发中心等,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更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在曹妃甸加速集聚,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正定片区与原能细胞、爱朋医疗等多家行业龙头及独角兽企业进行了深入对接和洽谈交流,重点发布了医药贸易中心、医药研发共享平台等一批招商项目,介绍了片区投资环境和支持政策,相关企业代表介绍了公司的主营业务、核心优势和主要产品,通过“精准对接、务实洽谈”等形式,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2.海南以“空地组网”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打开通航产业发展大门
通航飞行呈爆发式增长,低空旅游飞行载客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通航企业纷纷涌入,通航飞机在海南制造……当前,通用航空的聚光灯,闪耀在了海南身上。
这源于一项重要的改革突破。
近年来,海南以“空地组网”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建成我国首个覆盖省域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地面机场交通“县县通、网络化”,实现通航飞行真正飞得起来,为通航产业发展打开了大门。
通航产业在海南快速崛起
低空旅游飞行载客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在海南,飞行计划批复率全国最高,申报手续便捷,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飞行培训效率。”从河南移至金林海口通用甲子机场开展通航培训业务的河南永翔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洪飞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张洪飞介绍,开展飞行培训业务,在河南要一年左右时间,在海南只需要4个月的时间,目前该公司已在海南注册新的通航公司。
通用航空,指的是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外的飞行活动。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低空旅游、货物运输、航空摄影、商务飞行、飞行培训等,都是通航产业可以发展的领域。”
目前,海南低空旅游蓬勃发展,领跑全国。2020年,三亚低空旅游飞行近4200小时,起降近6.5万架次,载客17.61万人次,分别占全国的22.5%、47.8%、51.5%。
从全省层面看,通航飞行也呈爆发式增长。与2013年相比,2021年,进驻海南的通航企业已从7家增长到60多家,通航飞行器从17架增长到113架。
2013年,海南省通航飞行架次不足6000,2020年已达到近17万。今年上半年,飞行架次达14.68万,比2020年同期增长414%。
事实上,海南90%以上的低空飞行都集中在陆地3.5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各种飞行交织,空域资源十分紧张。
从不适合通航飞行的省份转变成最适合通航飞行、飞行最便捷的省份,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海南推动的低空空域改革。
改革创新让飞机飞得起、管得住
成全国唯一省域低空监视全覆盖省份
通用航空是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长期以来,低空空域管理模式不科学,通航飞行手续多、程序繁杂,保障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通航产业发展。
经国家批复同意,海南被确定为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和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为国家改革探索路子。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由省国资委牵头,海南启动建设全国唯一的“低空空域空管服务保障示范区”。
省国资委主任马咏华介绍,海南省从顶层设计着眼,强化多部门协同,探索出“国家部署、军地协同、行业监管、国企实施、多元化运营”新模式,创新实行“依托现行空管体制、军民航行业授权、政府落地支持、国企把控实施、市场多元化运营”的低空管理制度框架,实现通航飞行的高效便捷审批管理。
要让飞机飞得起来、飞得安全,需要技术支撑。省国资委所属企业省金林集团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牵头组建了“空地结合、立体保障”的低空飞行管控服务运行体系。省金林集团通航总监梁泰铭介绍,该集团在海口、三亚等11个市县建设13套对空监视和地空通信台站,使海南成为全国唯一实现省域低空监视全覆盖的省份,实现飞机“飞得起、呼得着、管得住”。
从“飞不起来”到“飞得起来”,低空空域改革,为海南和全国打开了万亿元级通航产业市场大门。
自贸港政策赋能发展新图景
未来将布局建设20个通航机场
资料显示,美国是通航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超过1.9万个通航机场;而我国目前仅拥有300多个,发展潜力巨大。
推进通航产业发展,通航机场网络的完善是重要的配套。海南省推进“空地组网”,在“地”方面,正在构筑全省通航“县县通”,未来将布局建设20个通航机场,今年正推进白沙元门、儋州和庆、琼中湾岭、三亚吉阳、定安南丽湖、临高昌拱等通用机场建设;同时,正在沿环岛旅游公路规划布局40个不同形态的飞行驿站。
马咏华认为,在完善“空地组网”的同时,结合自贸港政策优势,海南发展通航产业前景光明。“通航飞行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反应快等优势,而海南自贸港推行货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正好与通航飞行的优势吻合,可以促进低空旅游、通航货运、商务飞行等产业发展。‘零关税’政策则能推动通航飞机装配制造业在海南落地。”
这样的图景已经在海南显现。今年8月18日,海南自贸港首架“零关税”进口航空器——AW109E直升机正式入驻金林海口甲子通用机场,交付使用;其引进过程中,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减免幅度约为15%。在甲子机场周边,有关企业已利用“零关税”政策,启动美国ICONA5机型的装配制造项目。
未来,海南还将以“通航+”为特色发展模式,面向国内、国际循环,推进通航产业链接邮轮游艇、离岛免税、近海海钓、空中观光等消费模式,树立“陆海空”立体式中高端消费新风向。
3.民航局:民航运输生产波动明显,冬奥会这样保障
民航局于11月10日下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介绍2021年10月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机场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孙剑英介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民航保障工作。
10月民航运输旅客3886.1万人次
安全运行方面:10月份,全行业完成运输航空飞行81.0万小时,环比增长4.1%,同比下降13.7%;通用航空飞行11.9万小时,环比增长7.2%,同比增长10.1%。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行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截至10月底,我国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34个月、9753万小时,安全运送旅客50.1亿人次。
生产运行方面:10月份,民航运输生产主要指标较上月略有回升,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为73.3亿吨公里、3886.1万人次、60.4万吨,环比分别增长6.4%、7.6%和0.8%,同比分别下降15.5%、22.8%和2.9%。运输总周转量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65.6%;旅客运输量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68.2%;货邮运输量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90.6%,其中全货机完成货邮运输量22.9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运行保障方面:10月份,共保障各类飞行38.7万班,日均1.2万班,日均环比增长1.0%,同比下降12.2%。10月份全国航班正常率为93.8%。
首都机场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唯一官方入境口岸 严格实施闭环管理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实体运行。前期,在北京冬奥组委的统筹指导下,首都机场各驻场单位、联检单位、属地政府以及冬奥组委相关部门按照“最高标准、最强配置”,选派主要领导同志和业务骨干加入机场运行团队,按照“最强部署、最佳措施”推进筹备,向着赛时展现“最佳状态、最优效果”快马加鞭。机场运行团队围绕赛事需求,制定了机场抵离服务保障总体方案和14项工作方案,形成了“1+2+N”的保障工作体系,构建了衔接上下、沟通内外的工作对接机制,准确、及时、高效的信息管理机制,结构扁平、执行力强的指挥协调机制,快速响应、协同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
二是聚焦重点任务,逐项按期完成。机场运行团队依据冬奥会《主办城市合同》要求,制定了机场场馆运行计划,围绕赛前15项主要任务和赛时6项运行任务,细化措施51项,并实施清单化管控;同时积极对接机场、航司、空管、油料、海关、边检、安保等各保障单位以及北京冬奥组委相关业务领域,相继出台了31个服务保障方案、1个疫情防控方案以及11项应急处置快速检查单。
三是树立风险意识,严把防疫关口。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机场运行团队持续优化和完善保障流程及配套防疫方案:一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唯一官方入境口岸,国际进港使用T3-D独立封闭航站楼作为入境通道,国际出港使用T3-C和T3-E航站楼冬奥保障专区作为离境通道,实施闭环管理。二是严格执行《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把住“外防输入”关口。在机场冬奥保障专区内,保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四指定”“两集中”;对直接接触进口货物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四固定”。三是开展机场抵离保障承载能力评估,提出了合理安排进离港航班时刻建议,通过增设核酸采样点位、加速通关通检进度、加快“空侧”与“陆侧”衔接速度等措施,有序安排人流、物流、车流,确保抵离保障任务安全顺畅便捷。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提升应急能力。按照冯正霖局长“想全、想细、想万一”的指示精神和民航局关于做好重大风险防控的要求,针对赛时可能出现的各类主要风险,例如:极端天气导致的进港航班备降、超规超重行李的集中抵离、残疾人运动员的集中抵离、机场关键设施设备故障、网络安全及舆情风险等,机场运行团队,全面排查梳理风险,形成管控清单,拟定了应急处置预案。后期,将按照“应测尽测、能测尽测”原则,针对设施设备、系统功能、保障流程、应急处置预案等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和测试演练,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优化和改进方案,为赛时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自今年10月3日至11月9日,累计保障涉奥航班85架次(进港49架次,出港33架次,货机1架次)、2380人次,行李4894件,整体顺畅高效、闭环管控严密。
抓好“一揽子”六方面政策落实 促进行业持续稳定恢复
今年以来,民航安全运行态势保持总体平稳,航班正常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受境内外多次疫情的干扰冲击,民航运输生产波动明显,截至10月底,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9.9%、66.4%和80.5%,运输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再次出现反弹,国内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在疫情防控、企业亏损、安全压力交织的形势下,民航局广泛了解听取行业有关单位意见,于9月份推出促进民航恢复发展的“一揽子”对策。下一步,行业将继续紧紧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恢复发展,抓好“一揽子”六方面政策的落实,努力促进行业持续稳定恢复。
一是继续坚守航空安全底线,夯实行业恢复发展基础。
二是继续筑牢民航疫情防线,增强行业恢复发展底气。
三是继续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活国内航空市场潜力。
四是继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企业降本增效空间。
五是继续释放运行保障能力,确保运输生产平稳顺畅。
六是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助力航空企业纾困解难。
从三方面落实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
民航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国内机场服务质量有了一定提升,为深化落实民航局“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任务,从今年8月起,民航局启动为期两年的机场服务设施提升专项行动。
这次专项行动,具体包括旅客服务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职工工作环境和休息场所提升等三方面内容。
在机场旅客服务设施标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中,正在加快编制机场公共信息标识、卫生间、母婴室、员工休息室、吸烟室、无障碍设施设备图示以及旅客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设施、航空观景设施等标准和文件,持续提升执行和应用效果;同步鼓励行业协会组织编制相关团体标准,鼓励各机场编制有关企业标准。
在机场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中,各机场正在贯彻融合共享的原则,因地制宜持续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为各类群体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无障碍服务环境;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有关保障机场对照有关要求,加快推动无障碍设施设备优化完善;同时,支持第三方机构建立机场无障碍环境质量认证机制。
在机场职工工作环境和休息场所提升专项行动中,各机场正在持续加强职工工作环境和休息场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以共享休息室的形式,为驻场各单位职工尤其是站坪区域户外作业职工统一提供服务保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民航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高度重视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优化运行管理、加强新技术应用等措施,推动民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到“十三五”末,中国民航燃效水平较2000年提升近30%,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亿吨;中国机场电气化率近60%,场内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6%,飞机APU替代设备安装率、使用率超过95%,机场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
“十四五”时期是民航节能减排向绿色发展转段升级的关键期、窗口期。民航局即将印发实施《“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及《“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对深入推进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作出总体安排。我国民航深度脱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面临着服务人民出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环境治理等一系列艰巨任务和挑战,将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目前人均航空出行只有0.47次,航空人口仅占2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航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十分复杂艰巨。


1.《海南省航空货运发展财政补贴办法》出炉,每条航线年度补贴最高可达1.2亿元。

image.png

近日,经海南省政府同意,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海南省航空货运发展财政补贴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补贴政策执行期限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补贴资金用于鼓励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琼海博鳌机场的全货机航线(包含客改货航线,下同)以及货邮集货业务发展,补贴对象为符合规定条件的航空公司、包机商、货运代理企业等。
(1)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标准
针对连续执行不少于26周、每周不少于1班(起、降各计为0.5班,下同)的全货机航线航班,明确航班补贴标准,并结合执行率确认补贴额度。具体如下:
01 境内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标准。
1)使用最大业载≥50吨机型,往返航程不超过4小时(含,下同)的,补贴4.8万元/班;往返航程4小时以上的,补贴7.2万元/班。
2)使用50吨>最大业载≥10吨机型,往返航程不超过4小时的,补贴2.4万元/班;往返航程4小时以上的,补贴3.6万元/班。
02 境外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标准。
1)使用最大业载≥100吨机型,往返航程不超过4小时的,补贴15万元/班;往返航程4小时以上的,往返航程每增加1小时(往返航程小数部分四舍五入计算,下同),增加3.2万元/班补贴。
2)使用100吨>最大业载≥50吨机型,往返航程不超过4小时的,补贴12万元/班;往返航程4小时以上的,往返航程每增加1小时,增加3万元/班补贴。
3)使用50吨>最大业载≥10吨机型,往返航程不超过4小时的,补贴6万元/班;往返航程4小时以上的,往返航程每增加1小时,增加1.5万元/班补贴。
03 执行率补贴标准。
1)执行率>80%的按补贴标准计算航班补贴;50%<执行率≤80%的按补贴标准乘以实际执行率计算航班补贴;
2)执行率≤50%的不予补贴。执行率计算方法为结算第一班至最后一班的实际执行不少于1班周数占结算第一班至最后一班的总周数比例(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停航的时间在计算时扣除),总周数不足26周的按26周计算。
04 进港、出港货运量均为0以及使用10吨>最大业载机型的航线航班,不计入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
(2)全货机航线货运量补贴标准
对执行全货机航线的企业,按进出港货运量,给予货运量补贴。补贴标准:境内全货机航线单个航程不超过2小时的,补贴0.4元/公斤;单个航程2小时以上的,补贴0.6元/公斤。境外全货机航线单个航程不超过2小时的,补贴0.7元/公斤;单个航程2小时以上、不超过4小时的,补贴0.9元/公斤;单个航程4小时以上的,补贴1.1元/公斤。
01 全货机航线特殊货运量补贴标准:对执行全货机航线的企业,运输的冷链物流货物,医疗器械、药品,南繁育种种子种苗,货运量补贴标准在全货机航线货运量补贴标准上上浮50%。
02 货运代理企业集货增量补贴标准:对货运代理企业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和琼海博鳌机场开展的航空货运代理业务,每年以政策执行期间该企业在海南各机场出港货运量的最高值为基数计算增量(2021年以2020年为基数,基数不足5000吨的按5000吨计算),给予1元/公斤的出港集货增量补贴。
03 补贴上限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用于鼓励开通当期无航空公司执飞的新航线航班。同时,每条全货机航线设年度补贴上限,境内航线为1200万元,境外航线为1.2亿元。
(3)补贴申请时间及所需材料
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和货运量补贴按半年结算,货运代理企业集货增量补贴按年度结算。补贴申请单位应于每年7月15日或次年1月20日前向省交通运输厅报送补贴申请材料。其中,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申请材料可跨半年一并报送。
补贴申请材料应当包括:1.补贴申请书原件;2.航班量、货运量等统计记录表;3.相关合同复印件;4.银行账户资料;5.营业执照复印件;6.有关单位证明材料;7.其他必要的资料。
航班量、货运量、集货增量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博鳌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统计数据为准。航程以中国民航部门批复的时刻为准。对海南经停其他地区至另一地区的经停航线,属于技术性经停的,航程不包括经停航线在经停地的停场时间;不属于技术性经停的,航程按海南至经停地航线计算。特殊货运量依据企业提供的航空货运单、相关合同以及海南有关政府部门或法定机构证明等材料确定。
同时,开通全货机航线的企业,应当在开飞前将航线信息(包括执飞航线、机型、飞机所属航空公司、时刻、计划班期、开飞日期等)向省交通运输厅书面报备(2021年1月1日至《办法》正式印发期间已开飞的应补充报备);未经报备不予享受补贴政策。
此外,补贴资金申请单位应据实提供申请材料、积极配合补贴资金绩效管理,不得隐瞒、虚报,不得与其他单位合伙串通虚增多领补贴,不得重复申报海南省、市两级全货机航线航班补贴和货运量补贴。
对违反补贴资金领取规定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规追究相应责任;经查明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失信行为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的单位将取消其按《办法》享受补贴资金的资格,追回按《办法》已拨付补贴资金。
2.2021年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分析,疫情影响正在消退、运力紧张导致运价居高不下
航空货运,也叫空运,是现代物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是安全、快捷、方便和优质的服务。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航空货运市场规模出现多年来首次下降,2021年,国内疫情得到控制,航空货运行业正在逐渐恢复,疫情负面影响正在消退,但由于国际疫情形势,全球航空货运运力仍然紧张,国际运价出现大幅上升。
货邮运输量恢复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尤其是民航货运的进步,我国民航货邮运输量不断提高。2015-2019年中国民航货邮运输量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民航货邮运输量为676.6万吨,同比下降10.2%。2021年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货邮运输量374.3万吨,同比增长24.6%,较2019年同期增长6.4%,恢复程度较2020年全年提升16.6个百分点。
货运周转量回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民航货运周转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所缓和。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民航货运周转量有所下降,为240.18亿吨公里,同比下降8.7%。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逐渐好转,我国民航货运周转量开始回升,1-8月共实现185.3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4.9%。


image.png

机场业务量上升


2015-2019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逐年提高,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607.49万吨,比2019年下降6.0%。2021年1-8月,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实现货邮吞吐量1177.2万吨,同比增长20.9%。


image.png

航空货运运行效率恢复


2010-2019年,我国民航正班载运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至66.5%,2021年上半年回升至67.9%,预计随着疫情好转,我国航空货运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恢复。
航空货运价格加速提高
2020年年初疫情以来,由于客机停运,航空货运运力严重不足,造成价格加速上升。2021年9月上海至北美航空货运价格为11.43美元/公斤,同比增加128.14%。据TAC航空货运价格数据显示,2021年9月24日,上海-北美、上海-欧洲航空货运价格分别为11.43美元/公斤、7.19美元/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28.14%和87.24%;香港-北美、香港-欧洲航空货运价格分别为10.52美元/公斤、6.04美元/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05.87%和76.61%。
因海外地区继续受德尔塔病毒变异的反复影响,国际客机腹舱运力恢复预期持续延后,叠加疫苗运输挤占运力以及近期上海机场新确诊病例影响客改货运等因素,航空运力紧张的局面仍将持续,航空货运价格未来短时间内仍居于高位水平。
3.重庆2021年以来已新开5条国际货运航线
记者10日从重庆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获悉,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重庆国际航空货运业逆势上扬,2021年不仅新开通了5条国际货运航线,前三季度货邮吞吐量也超过了去年全年。
据介绍,2021年1月至10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完成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17.8万吨,比2019年同期增长39%,同比增长51%;仅前三季度,完成量已超过2020年全年。
2021年1月至10月,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开通重庆—叶卡捷琳堡—布鲁塞尔,班加罗尔—重庆,重庆—南通—东京,重庆—达卡,重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5条国际货运航线。
逆势上扬还在继续,10月31日起,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始执行冬季航班计划,每周投入国际货运航班总量将达到96架次,同比去年增长23.08%。
重庆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经营发展部副经理沈望认为,疫情之下,重庆航空货运却需求旺盛,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海陆运输相对受阻,运力供应不足,加之货主对时效要求较高,国际航空货运市场需求放大;二是货运发展扶持政策效果明显,进一步刺激市场主体加大投入;三是重庆地方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链提档升级引致需求增加。
重庆航空物流业已经历10余年发展,2006年1月,由重庆经停泰国曼谷再到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国际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这是重庆第一条国际货运航线,首航运往曼谷、吉隆坡的货物主要为重庆市、云南省的机电产品、仪器仪表、医药服装等出口商品。
这些年来,重庆航空口岸围绕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往来的国际货物主要以电子器材、配件仪器为主。其中,出口主要是笔记本电脑、电子零部件等货物,占比超过50%;进口主要是与生产笔记本电脑、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相关的零部件。
截至2021年10月底,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27条。


(一)国内资讯


1.南航与卡塔尔航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近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南航”)与卡塔尔航空集团(Qatar Airways Group Q.C.S.C.,以下简称“卡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全力深化战略合作,建立起长期、全面、互惠互利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力提升广大客户乘机体验,为旅客创造更大价值。此举是南航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对助力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image.png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通过拓展代码共享合作,加强全球航线网络优势互补等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全球范围的协同,携手共建北京大兴、广州白云国际航空枢纽,为旅客提供更便利和多样化的旅行选择。南航总经理韩文胜、卡航首席执行官阿克巴尔·贝克尔分别代表南航、卡航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


南航总经理韩文胜表示:“南航作为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与卡塔尔航空的战略合作,将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交流,为全球旅客带来更多、更好的出行体验,同时也将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全球航空枢纽奠定坚实的基础。”
卡航首席执行官阿克巴尔·贝克尔表示:“此次战略备忘录的签署,将开启双方通过哈马德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这两个枢纽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无缝的客户体验合作的新篇章。我们期待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南方航空的紧密关系,并在未来继续寻求更多更广泛的合作。”
2.海航货运开通北京=西雅图“客改货”航班
11月10日起,海航货运联合海南航空新开北京=西雅图客改货航班,由空客330机型执飞,每周3班。


image.png

如今全球供应链承压,航空物流成为了洲际之间货物运输最为高效、稳定的方式。四季度是传统货运旺季,海航货运及时抢抓市场机遇,在严格落实民航局“四固定两集中”等防疫要求的前提下,调研市场需求,积极协同海南航空组织调配有效运力,适时重开北京=西雅图航线,补充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运输通路,不断提升物流通达能力,为畅通国际循环做出贡献。

image.png

海航在党和国家、海南省委省政府、联合工作组以及各相关方的领导、关爱和支持下,实现了重整启航。未来,海航货运将牢记初心使命,严格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前提下,有效促进境内外地区间经贸往来,用实际行动助力我国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


(二)国际资讯
1.航空需求反弹,汉莎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当地时间11月3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宣布,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了1700万欧元的息税前利润,这也是该公司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盈利,这一数据也大大超出预期。
此前,分析师曾预测汉莎航空公司第三季度将亏损3300万欧元。去年同期,该公司亏损了12.6亿欧元。汉莎航空集团首席执行官斯波尔表示,随着商务旅行需求的增加和汉莎货运创纪录的业绩,汉莎航空在摆脱危机的道路上“实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德国媒体报道,随着欧洲各国今年夏季减少了对旅行的限制,航空业恢复显著。汉莎集团旗下子公司欧洲之翼第三季度实现了1.08亿欧元的息税前利润。得益于海运瓶颈和供应链中断,市场对航空运输的需求旺盛,货运业务在第三季度创下了3.01亿欧元的息税前利润历史新高,并有望实现全年10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的目标。目前,汉莎航空的货运业务已经超过了疫情危机前的水平。在客运方面,第三季度汉莎航空的客运量达到1960万人次,约为疫情前的46%,销售额为52亿欧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随着欧洲和美国进一步放松旅行限制,汉莎航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的客运量将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前的60%左右,明年夏季将恢复至80%。
与此同时,汉莎航空公司正在逐渐摆脱财务危机。仅在德国,该公司今年已裁员4000人,并已与另外3000名员工达成协议,管理层预计仍需要再裁员3000人。裁员已经使该公司每年的运营成本降低了25亿欧元,而公司的目标则是35亿欧元。
另一方面,汉莎今年10月完成增资,共筹集了21.6亿欧元的新资本以偿还国家援助。目前,德国经济稳定基金所持有的汉莎航空的股份比例已下降至14.09%。
汉莎航空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遭受了巨大损失。据称,疫情期间该公司每小时的损失高达100万欧元。德国此后出资90亿欧元纾困金,避免了汉莎航空公司宣告破产。
2.马士基6.44亿美元收购德国物流公司以扩大空运业务。


image.png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周二,航运巨头马士基表示,将收购德国货代公司Senator International以及两架波音飞机,这是该公司推动其海运业务以外业务的最新举措。


马士基表示,该公司将以企业价值约6.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这家德国物流公司,该公司最大的业务是航空货运。
马士基海运及物流CEO柯文胜(Vincent Clerc)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自有吨位提供约三分之一的运力,通过商业航空公司的腹部空间提供三分之二的运力。”
据悉,由于疫情的缘故,许多航空公司被迫停飞未使用的客机,从而推高了对专用货机货舱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受封锁困扰的消费者需求飙升,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压力。由于马士基三分之二的收入仍来自集装箱运输,该公司计划扩大其服务范围,包括更多的空运和陆运,希望为沃尔玛和彪马等客户提供门到门的物流解决方案。
据了解,此次收购预计将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除此之外,马士基还将在现有15架飞机的基础上增加两架新的波音777货机,以及三架租赁货机。


image.png

马士基旗下航空公司Star Air,2020年4月首航


马士基首席执行官Søren Skou表示:“在海运方面,第三季度的业绩受到特殊市场情况下高运费的推动,收入几乎翻了一番,从71亿美元增至131亿美元。为了进一步保证可靠的运输,长期合同的份额进一步增加了,现在占64%。”
Søren Skou对海运市场接下来的走势做出了预测。他认为:“由于需求模式的临时性和供应链中断,当前的贸易形势仍存在高于正常水平的不确定性。目前的状况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第一季度。” 针对这样的预测,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尽管租赁的飞机将于明年投入运营,但新建的波音飞机预计将于2024年交付。加上Senator International的六架飞机,这将使马士基的航空货运能力大约翻一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马士基第三次上调2021年第三季度及全年业绩预期,预计利润再增加约40亿美元。
马士基预计,第三季度实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underlying EBITDA)为70亿美元,实际息税前利润(underlying EBIT)为60亿美元。2021年全年实际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220-230亿美元,实际息税前利润为180-190亿美元。